通讯员:陈曼雨、左志香
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水利水电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求真务实、奋进一流,不断加快学科转型和内涵建设步伐,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积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水利力量。
夯实党的建设,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
学院党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党建特色品牌创建等形式,有效推动“一融双高”建设,党建工作成果显著。学院党委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湖北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武汉大学组织育人特色工作基地、武汉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学校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连续四年获评“优秀”。
夯实理论学习,红色思想武装头脑。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到党纪学习教育,每一次集中学习,学院党委带领号召全院师生,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建立理论学习常态化机制,通过党委书记带头学、党委委员集中学、党委中心组专题学等,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组织“书记讲党课”、“我学我讲二十大”等活动,有效带动理论学习在学生党员中蔚然成风;定期开展理论宣讲,采取师生大讲坛、专场报告会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为全院师生作专题辅导报告,6年来累计参学1万余人次。
2023年4月,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
畅通联络机制,党建工作掷地有声。打造“四级联动、五会贯通”党建工作机制,建立“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班团—寝室/实验室”四级联动机制,确保党建工作在各层级得以有效落实。同时,建立“党委会、院党委书记办公会、党总支工作联席会、党支部书记例会、支委会”五会制度,形成决策部署、执行落地、监督反馈的党建工作全链条闭环管理。
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样板体系健全建强。坚持面上铺开和点上开花相结合,水文水资源系教师党支部入选全国样板支部和“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水文水资源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水力发电工程系研究生第七党支部分别入选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还有6个党支部入选武汉大学样板支部……学院党委加强指导,逐渐形成了一套涵盖老、中、青三代党员的立体化、多层次、多类别的党建“样板”体系,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基层党建“双创”工作取得突破。
2024年5月,校党委书记黄泰岩出席首届全国水利院校党建工作论坛
坚持党管人才,人才工作体制创新。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引育并举,外引内培”,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和对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书记、院长担任组长,统筹组织全院人才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近6年来,引进教师25人,其中海外优青11人、海外外籍专家1人,2022年荣获“武汉大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院现有在岗国字号人才57人次(43人),“四青”人才入选人数居全国水利高校前列。遴选“双带头人”担任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比例达到100%,6名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中有3名是国字号人才。
举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会
挖掘先进党员群体,先锋引领蔚然成风。开展本科生党员之星评比活动、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事迹宣讲活动、优秀毕业生党员“成长成才路”访谈会等,学生党员教育以点带面;聚焦水利青年故事,讲述水利青年担当,学院研究生党员获武汉大学微党课大赛二等奖,研究生党支部获武汉大学党支部风采大赛二等奖;举办教师节表彰大会,对优秀班级导师、德育导师进行表彰;离退休老党员严传梅不忘初心、深藏功名的事迹受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典型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2023年12月,举办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事迹宣讲活动
服务国家战略,高水平学科建设推动发展
在水利学科的广阔天地中,学院深耕细作,以学科特色为根基,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创新实践为动力,推动有组织科研实现重大突破,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为国家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水旱灾害防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水利事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共绘宏伟蓝图。
稳步推进,水利学科迈入世界一流。水利工程学科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评估获评A等级,位列全国前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逐年攀升,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学科从2019年的第13位提升至2024年全球第3位,稳步迈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躬耕一线,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面向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研发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近6年来,学院主持各类纵向项目370余项、横向项目1300余项,其中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1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3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3项、优秀青年基金5项,年均科研经费1.63亿元;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7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8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特等奖1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
2019年,时任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莅临学院指导工作
创新应用,成果落地助力社会发展。学院参与研制全球首颗Ka频段、高分辨率SAR卫星,实现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水利感知;“冲积通航河道整治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破解了长江中下游2000余公里河道整治与防洪、航运及环境保护间的矛盾;灌区现代化及智慧化平台关键技术,在20多个大型灌区中得到应用并推广至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水利工程-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化过程”研究,努力实现中华鲟等濒危生物种群重建,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2023年5月,学院教师参与研发的珞珈二号01卫星发射成功
平台搭建,整合资源贡献科技力量。学院整合优势科研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长江设计集团联合组建“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瓶颈突破、重大工程应用的全链条贯通,打造水资源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3年12月,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长江设计集团总经理、理事会理事长胡向阳教授为实验室揭牌
聚焦立德树人,高标准人才培养促进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多管齐下,抓牢抓实教育教学改革,厚植开放包容的人才培养沃土,涵养进取创新的人才发展活水,加快构建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新时代水利英才。
以教学改革为抓手,拉动人才培养引擎。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和一流团队建设。4个传统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探索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碳中和试验班);面对水利专业升级转型,成功申报智慧水利新专业,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组建智慧水利系,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召开数智教育建设座谈会,扎实开展数智教育工作,为学校数智教育改革和数智人才培养提供水院方案、贡献水院经验。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1本教材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湖北省基层教学组织。
2023年6月,成立智慧水利系
以大家前辈为引领,把舵人才培养船帆。每年邀请数十位院士专家向学生分享水利学科前沿与人生励志故事,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双融合。推出校友讲坛,以优秀校友的丰富经历和工作成绩,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和职业指导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依托学院党建工作特色,打造启航、导航、引航“三航”工程,通过汇聚朋辈导师、班级导师、思政导师力量,把牢学生成长路上的发展方向。
2024年10月,周创兵院士为毕业生作成长成才专题讲座
以社会实践为历练,厚植人才培养沃土。学院历年来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贯彻“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真本领”的理念,形成“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组织工作体系:一是实践主题鲜明,紧跟时事、亮点突出;二是结合学科特色,凸显优势、合力育人;三是全程关注指导,总结成效、辐射影响。近6年来,学院涌现出多支立意高远、成果丰硕、社会关注度高的社会实践队伍,如“江河十年新变化,青春献礼二十大”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实践队,用两年的时间沿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开展实践活动,深入一线赓续水利精神,得到了《光明日报》、人民网、中青网、《中国水利报》等媒体平台报道;连续两年组织水利专业选调生校友走访活动,引导在校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在走访中体悟奉献精神;“智慧赋能水安全,数窥江河守安澜”武汉大学长江流域防灾减灾现代化调研实践队,以长江流域水安全保障为使命,依托夏军院士的“长江模拟器”前沿成果,先后前往长江上、中、下游六市十余个政府单位、流域机构、水利枢纽、科研院所考察调研,把脉江河治理,厘清长江安澜背后的科技波澜,实践事迹获《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4篇,累计浏览量超40万人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贯彻落实回信精神,组织学院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
以学风建设为基础,涵养人才培养活水。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历年来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开展了学风建设年、学风建设月等系列活动,在学风教育、学风监督、学风宣传、学风养成、学风总结等方面扎实推进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活动倡学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通过院士第一课、学习表彰大会、最美笔记评选、师生午餐会等形式,营造良好学风氛围。牵头设立了“张蔚榛奖学金”,单人奖励金额最高达到5万,成为目前面向水利类学生设奖的最高奖学金。6年来,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武汉大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榜样珞珈”年度人物等重要荣誉1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奖项600余人次。
2023年8月,学院学子获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3项特等奖
加强对外开放,高站位交流合作深化发展
积极开展校企、校地合作,扩大“朋友圈”。作为牵头单位,推进完成了武汉大学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16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同时,还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深圳市水务局、长江航道勘察设计院等20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领导班子赴多地开展调研,与50余家行业单位围绕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凝练、平台建设等方面洽谈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学院与各单位积极开展交流合作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高水平国际化建设。成立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国际水利水电研究中心,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共建喜马拉雅水电研究中心,每年开展培训与国际论坛,为沿线国家培养一批水利科技人才,并提供解决水利水电工程问题的中国方案。获批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水-粮食-环境关联关系”教席,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与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建4个国际联合中心,与9个国家和地区16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与15个国家和地区38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近6年来,与国际同行开展高水平的项目合作32项,举办有影响的国际性、区域性会议论坛10余场,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国内外学生147人。接待国外学者参观学习、学术交流或讲座约1500余人次,教职工出国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1000余人次,获得国际奖励10项,荣获武汉大学国际化建设先进单位。
2023年11月,举办澜湄合作•水稻灌区灌溉管理培训会议
提升社会影响,高目标文化传承服务发展
高度重视学院文化建设,讲好水院故事,传播水院声音。秉承“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的院训精神,一代又一代水院人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和水利精神,探求真知、薪火相传,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看水院学子,在校运会上奋勇争先、努力拼搏,实现19年12冠的壮举,让“武大水利,顶天立地”的口号回响在运动赛场;参演学校130周年校庆文艺节目,演绎了水利人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付出与成就,诠释了武大水利人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展现了新时代水利学子的青春风采。
2023年11月,学院学子卫冕校运会三项冠军
2023年11月,组织学生参演130周年校庆晚会《盈盈一水照华夏》节目
看水院教师,李志威教授不辞辛劳,在地势高亢的“世界屋脊”,坚持治河者应不以山河为远的理念,用脚步去丈量河流,走遍千山万水,只为探索河流奥秘和追求河流真理;史良胜教授带领团队将水利学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研发出全国首个针对水稻生产的人工智能系统,将水稻“种”上云端,让农业生产更加科学;李典庆、刘德地等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全力以赴共织国家水网》,彰显了新一代武大水利人朝着国家水网建设目标,全力以赴、苦干实干、不懈努力的决心。
2022年12月,李志威教授在央视节目中讲解黄河源河流水系形成
2024年9月,史良胜教授团队研发成果在央视新闻报道
2024年6月,李典庆、刘德地教授在《光明日报》发文
看名家大师,夏军院士做客湖北卫视《你好,赛先生》科普节目,围绕水安全话题,科普了由他发起并推动的用于智慧管理长江的“长江模拟器”项目,带领观众乘上科技的风帆,走近水文水资源的科学世界。
2023年8月,夏军院士做客《你好赛先生》电视节目科普水安全问题
旗帜引领方向,使命凝聚力量。当前,学院师生团结一心、干事创业的氛围充盈。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按照学校要求和总体部署,守正创新、乘势而上,以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努力成为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排头兵。
(供图:水利水电学院 实习生:王雅兰 编辑:张丽平)